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320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提升我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的建议)
来源: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25-09-11 累计次数: 字体:[ ]

张军委员:

您提出关于加快提升我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城市建设的关心与支持。近年来,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共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72座,处理规模达188.65万立方米/日,建成配套污水管网5800余公里。近两年每年达标处理污水约5亿立方米,产生污泥百分百无害化处置。累计建设完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86个,面积236.65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比例57%。

虽说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污水收集处理率都在逐年提升,但也存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发展不均衡、应急处置能力偏弱、源头管控和长效管理需加强等一些问题短板。下一步,我局将根据您提出的工作建议,继续会同各板块、相关部门以及水务企业,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网系统,统筹推进一体化运维,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改善区域水环境。

一、持续完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认真修编排水专项规划,用好国家“两重”“两新”支持政策,谋划储备、实施推进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今年,全市计划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7万立方米/日,新建和更新改造污水管网75公里。推进富民港排水公司等6座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力争在2026年3月底全面达到省地标排放要求。建立5至10年为排查周期的管网排查长效机制,常态排查污水管网功能性和结构性状况,根据排查结果,系统性制定管网整治方案,分期分步骤开展整治。目前,全市基本完成一轮城市污水管网排查,各板块正逐步推进乡镇污水管网和第二轮城市污水管网排查。指导有条件的地区实施污水处理厂互联互通工程建设,提升污水厂之间的水量调度灵活性,有效降低污水厂发生溢流等突发事件带来的环境风险,加强污水处理系统安全韧性。今年海安、如皋等地计划实施互联互通管网13公里。

二、持续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与工业污染、面源污染整治同步实施,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协调推进。针对当前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均接纳工业废水,工业废水对污水处理系统易造成冲击的特点,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做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处理和对接入城镇污水厂工业企业的排水管理。实施污水管网整治提升攻坚行动,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持续推进“挤外水”工作,十四五以来,对洪江中西部片区范围内54个居民小区开展排查,累积发现雨污混流导致河水倒灌问题16处,挤出外水约1.98万立方米/日。全面排查达标区内污水排放源头、过程、末端存在的问题,结合老旧小区、道路改造提升等相关工程,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达标区内雨污分流、错混接改造等项目,逐片解决问题,提升管网收集效能。今年计划实施15个达标区,建成面积比例达60%以上,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力争达75%以上。

三、持续推动污水处理常态长效。全面推进各地建立健全“厂网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机制,通过专业化运维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常态化规范运行,推动从“多头治水”向“一方统筹”转变,切实提高城镇厂网运行管理水平。目前,市区已基本实现由市水务集团一家进行建设管理,通州区正在推进全域厂网一体化管理,全部交由益民水处理有限公司管理,海安也基本实现厂网由水务集团运行管理,其余地区均在推进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导东港排水公司、通州益民水处理公司绿色低碳标杆厂建设。严格落实城排水许可管理制度,指导各地实施排水户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小散乱”排水户源头管控,提高隔油沉砂等预处理设施维护管养效能。优化资金渠道,用足用好财政资金,整合相关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中长期国债和专项债支持,围绕厂网项目建设,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投资污水基础设施,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助推项目落地见效。

南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5年8月30日